目前分類:健康新知 (3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溼熱的環境氣候,往往是黴菌滋長的溫床,易誘發灰指甲問題。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灰指甲是因為指甲表面感染黴菌,也稱為甲癬,也經常跟手癬或足癬一同發生。患者常見指甲變厚,呈現黃咖啡色或粉末狀。經常穿鞋不通風,腳常處在潮濕悶熱環境,都容易使得指甲受到黴菌感染。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灰指甲的黴菌感染,屬於紅毛癬菌的菌種感染,當腳長期受到黴菌感染,會造成指甲變粗、變厚,呈現黃咖啡色或粉末狀,以及指甲變形的 狀況。通常患處會逐漸蔓延,可能從一個腳趾到兩趾,以及因為碰觸延伸影響到手,就可能跟手癬、足癬一同發生。常見族群包括長期穿鞋悶熱、不通風者,如漁 夫、農夫,老年人腳的衛生未注意,還有糖尿病患免疫力差,黴菌易感染、肢體末梢循環較差者。

醫師指出,一般而言,灰指甲病原,除了常見的皮癬菌外,還有念珠菌感染,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也提醒,糖尿患者因為免疫力較差,感染機率比一般人要高。若長時間忽視此症,可能合併細菌感染,引起蜂窩組織炎,甚至可能要截肢,因此這類族群要特別注意防範。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ღ..食物味道太刺激就會傷五臟..ღ

☯導讀:有的人喜歡吃清淡,無論是什麼食物,只要是重口味的他就儘量避免。鹹、甜、酸、苦、辣各有其特殊的作用。五味適量,對五臟有補益作用,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

✿酸多傷脾。酸味可以補肝,過多的酸味食物會引起肝氣偏勝,就會克伐脾胃(木克土)。由於脾主肌肉,其華在唇,酸味的東西吃得過多,就會使肌肉角質變厚,即“肉胝皺”,嘴唇也會失去光澤,並往外翻,即“唇揭”。同時還常出現飯量減少,飯後胃脹,大便稀,言語低微等脾氣虛的症狀。

✿甘多傷腎。甘味可以補脾,過多的甘味食物會引起脾氣偏勝,就會克伐腎臟(土克水)。由於腎主骨藏精,其華在發,因此甜味的東西吃多了就會使頭髮失去光澤、脫落。同時還常出現腰膝酸軟、耳鳴耳聾等腎精虛的症狀。

✿鹹苦多傷心。鹹味可以補腎,過多的鹹味食物會引起腎氣偏勝,就會克伐心臟(水克火)。由於心主血,鹹味的東西吃多了,就會影響氣血的生髮和運行,使血脈凝滯,臉色變黑。同時還常出現心悸、氣短、胸痛等症狀。
⋯⋯

✿苦多傷肺。苦味可以補心,過多的苦味食物會引起心氣偏勝,就會克伐肺臟(火克金)。由於肺主皮毛,苦味的東西吃多了皮膚就會枯槁,毛髮就會脫落,即“皮槁而毛拔”。同時還常出現咳嗽、咳痰等肺氣虛的症狀。

✿辛多傷肝。辛味可以補肺,過多的辛味食物會引起肺氣偏勝,就會克伐肝臟(金克木)。由於肝藏血,主筋,辛味的東西吃多了,會導致肝血不足,筋脈失血,爪甲失榮。同時還常出現頭暈目眩、面色無華、視物模糊等肝血虛的症狀。

✿總之,任何事情都要講究一個“適可而止”,飲食也是這樣,不能說想吃什麼了,就多吃、天天吃,而要適度,達到一個平衡。

✬內容僅供參考,如需要解決具體問題,諮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之鑰》富人吃補 窮人燙腳 都能強化臟腑延年益壽

作者: 【高雄訊】 | 台灣新生報 – 2011年8月12日 上午12:14
高雄榮總中醫部中醫師曾清曄昨天表示,溫水泡腳可改善足部末梢的血液循環,強化內臟功能,提昇免疫力。一般人燙腳強身,如同富人吃補養生。

曾清曄說,現代人運動量少,足部血液循環普遍不良,當足部供血不良時,心臟就必須加工、加壓把血液送到足部末端,所以這類族群很容易罹患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等疾病,剛好溫水泡腳可對症改善,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

他表示,睡前溫水泡腳,可以幫助長期失眠者放鬆緊繃身體,緩和高頻腦波,有助改善睡眠品質,是自古流傳簡單方便的長壽養生法,驗證「富人吃補,窮人燙腳」的俗語。

他說,泡腳有一些規則與禁忌,像有人泡的方法不夠正確,導致腳燙傷紅腫。一般多選擇睡前泡腳,建議年長者最好在下午3至晚間7時有助補腎氣。清水泡外,也可在水中加米醋或生薑等。首次浸泡時間10分鐘為宜,從攝氏40度開始,再逐次慢慢加溫及延長泡腳時間。

曾清曄指出,水位高度在小腿肚,泡腳時間20至30分鐘,讓身體適度出汗即可,浸泡後及時擦乾小腿及腳,再喝1杯溫開水,促進全身新陳代謝。

泡腳禁忌包括用餐前後1小時、腳部有傷口,其他如糖尿病患、心臟病患、高血壓、氣喘等,先詢問醫生的意見,泡腳時最好有親友陪同。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疼惜您的腳 糖尿病患者小心足部保護

更新日期:2008/07/16 00:57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由於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感覺遲鈍,皮膚上的觸覺較不敏銳,奇美醫學中心傷口護理師黃文佩與莊玟玲指出,當皮膚破損或紅腫時,患者往往不自覺而導致傷口惡化或截肢,尤其當足部不乾淨時,更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與不易癒合。(如果是單純的糖尿病,根本就不會有足部的問題產生,會出現足部傷口不易癒合,就是使用西藥控制血糖後才會出現的後遺症,也就是說是西藥造成的問題。)

根據統計,台灣地區45歲以上人口罹患糖尿病的盛行率為12%,其中有足部潰瘍的患者有86.7%,有潰瘍病患中26.9%產生組織壞死或截肢,因此;正確的「足部照護」對於預防糖尿病患者產生足部傷口,是相當重要的。(西醫是自做虐不可活,控制血糖的西藥造成的問題,而西醫師無法解決,才會導致最終的截肢問題,不用西藥控制血糖就不會有這種問題的。)

糖尿病患者平時該如何作足部自我照護呢?奇美醫學中心傷口護理師黃文佩與莊玟玲表示,包括每天以37℃的溫水洗腳,洗完腳後以乾毛巾拭乾;接著以可調整角 度的鏡子置於足底,檢視足部有無傷口或硬皮;若發現足底有硬皮,可以先以37℃的溫水泡腳軟化硬皮,再以浮石輕磨硬皮;為了預防趾甲嵌入趾縫,需修剪過長 的趾甲,修剪時要注意沿著指尖的邊緣採平行修剪,不可修剪過短或過尖,以免受傷,最後以乳液擦拭。(這只是要大家小心維護,但是無法解決已經出現傷口無法癒合的問題。)

鞋子的選擇,以鞋頭寬度夠,可容納整個腳掌,鞋子的深度可以讓腳趾頭自由的伸展,鞋底要夠硬有彈性,綁鞋帶的鞋子較不易滑脫,走路時足底與鞋底才不會產生摩擦;襪子以白色、棉質吸汗、透氣為佳。(光靠買雙鞋子來預防是不夠的是消極的,必須使用中藥讓雙足獲得良好的血液循環才是真正徹底的積極的來解決問題。)

患者每天穿鞋子前,需先檢查鞋子內是否有異物,以免因神經遲鈍,異物壓迫導致傷口產生,糖尿病造成的神經病變會影響到走路時需要用到的肌肉,造成受力處的 皮膚硬度增加形成硬皮,俗稱繭。足底的繭若未作適當的處理,硬繭下的組織容易形成壞死,皮膚抵抗力下降,因而產生神經病變性的潰瘍。(之所以神經會遲鈍,皮膚抵抗力下降,就是西藥造成的禍害,此人沒有說清楚講明白。)

傷口產生時該如何處理?奇美醫學中心傷口護理師黃文佩與莊玟玲表示,患者不知道足部有傷口也可以洗腳,往往傷口上是一層又一層的舊藥膏覆蓋在傷口上,導致新藥膏無法接觸到受傷的組織,或者紗布沾黏在傷口床上,導致患者每次換藥時,新長出的組織又被破壞且疼痛與流血。(這是使用西藥才會出現這種情形,如果使用中藥內服跟外敷,絕對不會這樣的,這位護理師會這樣說,就是因為她看到許多病人都是這樣,所以才這樣說話。)

多數的民眾不知道傷口的敷料,除了紗布以外,還有多種現代性敷料可供選擇,以減少傷口換藥過程產生的不舒適以及加速傷口的癒合,比如人工皮、泡棉、玻尿酸、含銀制菌性敷料。(如此大費周章的使用外用藥物,結果還是截肢,毫無幫助的,只有從頭到尾使用中藥才會真正的痊癒。)

黃文佩與莊玟玲強調,在臨床經驗中,大多數患者因為穿不合適的鞋子走路,導致足部產生水泡,患者常常經一年半載的照顧,仍未見癒合,嚴重時還會感染,到醫院經由傷口護理師的處置,應用適合患者傷口的敷料,傷口才日漸好轉。(她看到的是西醫的療法,從沒有看過中醫的治療結果,如果她看過中醫的療效後,她一定會要病人都接受中藥的治療,放棄西藥。)

黃文佩與莊玟玲提醒民眾,當足部皮膚出現紅、腫、傷口產生、傷口久未癒合、組織變黑、傷口流膿、分泌物增加、異味增加、足部長出雞眼、硬繭,以及指甲向內長時,患者均需提高警覺及早就醫,以預防糖尿病足潰瘍與截肢。(錯誤的醫學觀念,病人出現這種狀況時,如果繼續使用西藥的話,結果就是截肢,然後等到無法再截肢時,就是死路一條了。)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健康,從腳開始

生病不必摸額頭,腳會告訴你!腳麻可能跟糖尿病、深部靜脈塞住、椎間盤凸出有關;腳抽筋可能缺鈣或磷、身體脫水、靜脈曲張&hellip

在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擔任企劃宣導的李松蓮首次上身體律動課時,老師要大家練習把手掌張開,這動作不難;接著,老師要求把雙腳腳趾張得開開的,同時覺察身體有什麼感受。

「哇,超難的,腳趾好像不太聽我的,」松蓮坦言,這是她第一次對自己的腳丫子進行觀察。

腳丫子離身體最遠,卻最常被我們忽略,算一算每天花多少時間呵護臉蛋,就知道自己對腳有多冷漠。如果以為把雙腳塞入鞋子內就沒事,將會錯過腳發出的健康警訊,因為不論中西醫都同意,老化是從腳開始。

「從糖尿病到營養不良,透過檢查腳都可偵測出來,」美國足部醫學會(APMA)發言人珍妮丹德森醫師認為。在千年前,古籍《黃帝內經》已直指:「人之衰老始於足,足血盈則身心健」。

下肢是人體第二個心臟

 

我們能活著,是靠心臟輸送血液到全身,當血液流向下半身時,再透過下肢幫忙把血液打回心臟,「這是個不小的力量,」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陳祺賢說。

因為血液從心臟出發時是經由動脈到全身各細胞,流回心臟則需要經過微血管、靜脈,藉著肌肉收縮(周邊血管也跟著收縮)擠壓靜脈血,像擠牛奶一樣把血液從有瓣膜的靜脈中擠回心臟,下肢也因而被喻為「人體第二個心臟」。

轉載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oid=6186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指甲看健康.指甲的危險信號
如果指根的白色半月形區域變紅,可能表示心臟有問題;若變為灰青色,表
示接觸過量的銀或
肺部有毛病。
指甲中央突起:疑心臟疾病,肺氣腫。
指甲出現小凹坑:生活緊張。
指甲凹入像湯匙:慢性胃腸病,維生素或鐵缺乏,結核病初期。
指甲有橫紋:飲食營養不均衡、或有寄生蟲。
指甲有突起橫紋:流行性感冒,傷寒、腥紅熱。
縱向的起伏:可能表示腎臟有問題,且與老化有關。缺鐵也會出現此症狀。
指甲有直紋:老化現象。
指甲有突起直紋:體內發炎、痔瘡、類風濕性關節炎。
指甲出現多條黑色直紋:體內器官有癌變之警示。
指甲斷裂剝離:長期接觸清潔劑,甲狀腺機能亢進,細菌感染,貧血。
指甲異常增厚:黴菌及牛皮癬感染。
厚指甲:可能暗示著循環系統差,血液循環不順暢。
指甲異常變薄:貧血、鐵缺乏。
指甲前彎包住指尖:甲狀線機能亢進,肺部疾病。
指甲脆弱易碎:缺鈣、鐵及維生素B,甲狀腺問題、腎功能受損、血液循環
有問題。
乾燥及易裂指甲:缺乏維他命A 及鈣。
指甲有橫貫白色帶:缺乏蛋白質、葉酸、維他命C 也會造成肉刺。
指甲扁平:可能暗示有雷諾氏症。
黃指甲:可能意味著某些體內疾病,例如:淋巴系統問題、呼吸系統問題、
糖尿病、肝病。
白指甲:意味著可能有肝、腎疾病或貧血。
黑指甲或薄、扁平、湯匙狀指甲:是缺乏維他命B12 或貧血的徵兆。
指甲肉變深藍色顯示肺部受阻礙,例如氣腫或氣喘。
指甲易裂、變軟、光亮,可能顯示甲狀腺機能亢進。
指甲與肉分開:可能暗示著甲狀腺疾病。
寬寬方方的指甲:可能暗示著荷爾蒙有問題。

蜜拉貝兒手足保養館     問題指甲  手足保養  光療指甲  精緻甲片
預約專線04-24619701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惱人的皮膚病~濕疹

  濕疹是一種常見多發的炎症皮膚病,表現以皮疹形態多,易于滲出,病程遷延和有復發傾向為特徵。臨床上按其發作階段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期。急性 濕疹的損害為多形性,自覺灼熱和搔癢。日久或經治療後急性炎症減輕,皮損乾燥、結痂或鱗屑,而進入亞急性期。慢性濕疹是由急性、亞急性階段反覆發作經久不 癒演變而來,有時一開始即呈慢性炎症的表現,這種損害常侷限於某一相同部位而經久不癒。

  濕疹的臨床表現是一種劇烈搔癢,反覆發作不易痊癒的常見過敏性皮膚病。任何年齡的人都可發生。屬火熱體質者,高溫濕熱氣重的夏季是好發季節,飲食宜清 淡,避免過食燒烤油炸食品;而皮膚乾燥者則常出現冬季濕疹,特別是老年人,平時宜擦油脂性的保濕乳液來滋潤皮膚,減少冬癢。皮膚病為濕疹時皮膚一定有發炎 現象,所以這時說濕疹或皮膚炎應該都對。但很多種原因都可使皮膚發炎,如細菌及病毒感染、受傷等情況都可以引起皮膚發炎,所以皮膚炎不一定是濕疹,但濕疹 一定是皮膚炎。

  中醫認為濕疹的發病初起為風溼熱邪客于肌膚;病情進展,濕熱蘊結于內,薰蒸于外,或血中毒熱,此時多與心、肝有關;病情遷延,濕熱留戀,濕阻成瘀,或 血熱博結成瘀,致風濕熱瘀併重之勢,本病後期,風熱傷陰化燥,瘀阻經絡,血不營膚或氣陰兩虛或血虛風燥,後二期多與肝、脾有關。

濕疹的病因
  外邪侵淫:外受潮濕,或感受風熱,外風濕熱邪引動內蘊濕熱,外發肌膚,因而可以誘發本病或加重病情。生活環境中的動物皮毛、纖細物質、化學物質刺激皮膚,或日常生活中使用化妝品、肥皂,屬外邪範圍,均可誘發濕疹。

  外在因素:主要指生活環境中的物理和化學物質等刺激因素。各種化學物質,如藥物、油漆、染料、肥皂、化妝品;物理刺激,如日光、紫外線、寒冷、潮濕、炎熱、乾燥、磨擦、纖細異物(動物皮毛、玻璃絲、麥芒)等,均可誘發濕疹或加重濕疹的病情。

預防與調理
1.慎戒接觸可誘發濕疹的各種因素。如染料、汽油、油漆、花粉、碳粉、洗潔精、塑料等。
2.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暴力搔抓、過度洗拭,盡量不穿尼龍化纖的貼身內衣。盡量不可抓而造成為糜爛。
3.忌服和外用刺激性的藥物以及魚腥類、過敏性的食物。
4.忌腥發動火之品,嬰兒忌食牛奶、魚肝油。
5.避水,忌用鹹、肥皂或化妝品類。保持局部清潔乾躁。
6.避風,避免過度精神緊張及疲勞,保持安靜。
7.皮損滋水糜爛者,忌用油膏包紮,以防堵塞毛孔,引起炎症。
8.飲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由於本病患者多由火熱、濕邪之毒相互為患,故飲食宜以清涼清淡為主,宜吃具有清熱解毒作用良性之品。
9.忌致敏食物:若在飲食方面發現有致敏的食物,如魚、蝦、蟹、牛羊肉、鴨、鵝、花粉等引起的,應徹底禁忌這些食物,以免引起變態反應,導致濕疹復發或加重病情。
10. 忌辛辣剌激食物:濕疹患者忌飲濃茶、咖啡、酒、吸煙,勿吃辛辣和刺檄性食物。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某些食物中的確含有容易過敏的成份,例如不新鮮的鯖魚、鮪魚和啤酒、紅酒、雞肝、雞肉、乳酪、牛排、香腸、番茄、菠菜、茄子、巧克力、 泡菜等皆含有較高的組織胺;帶殼海鮮、番茄、草莓、豆子會刺激肥大細胞;酒、咖啡、茶、山葵、紅辣椒會造成血管擴張;竹荀、香蕉、鳳梨、茄子、酪梨、胡桃 (含serotonin),荸薺、粟子、芋頭、竹荀、山芋(含choline),都容易造成不良的過敏反應。適宜的飲食對疾病的復原十分重要。

  許多皮膚病的反覆不癒、搔癢難忍(如濕疹、異位性皮膚、蕁麻疹、乾癬等),往往和體質特殊與食物過敏有關,所以除了對症用藥外,藉由調整飲食習慣, 「與之所宜、禁其所忌」,根據疾病的性質,配合食療或藥膳和重視忌口來改變個人體質,不僅能提高療效,更可以減少疾病的復發,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

藥膳
  可作為飲食治療的藥材與食物有:綠豆、海帶、冬瓜、薏苡仁、紅小豆、魚腥草、黃連、車前草等
1.綠豆海帶湯:綠豆30克,海帶20克,魚腥草15克,白糖適量,放鍋內加水煎湯,飲湯吃海帶、綠豆。治療急性及亞急性濕疹。
2. 冬瓜米粥:冬瓜皮30克、薏苡仁50克,二者煮為粥,每日一劑,早晚服食。治療脾虛濕困濕疹。
3.車前瓜皮薏仁粥:冬瓜皮30克,薏苡仁30克,車前草15克。三者一同煮粥,飲湯吃薏仁。治療陰囊濕疹。
4.黃連糖茶:黃連15克加水煎汁,調入蜂蜜或食糖適量。治療嬰兒濕疹。

蜜拉貝兒手足保養館       秋冬寵愛手足體驗中     問題指甲     灰指甲   崁甲
預約專線04-24619701


轉載自-http://blog.roodo.com/doctor_hong/archives/2737159.html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腳踩地就痛 原來足底筋膜炎

作者: 【記者戴聖峰/新竹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1年8月9日 上午12:02

臺 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賈維焯醫師表示,30歲李小姐是位職業婦女,最近兩個月來,發現穿高跟鞋走路時腳跟常常會痛,最近這幾天越來越明顯,尤其是上班久站之 後,或是早上起床下地時,當腳第一次踩到地上時,真是痛到會怕,但是想想自己既沒有扭傷也沒有撞到,但是靠近腳跟處有壓痛點,到門診就醫後診斷為足底筋膜 炎。(見圖)

賈維焯醫師表示,足底筋膜是一種很厚多層的纖維筋膜所構成,它的起點是在腳底跟骨的前方,呈放射狀,向前延伸成一扇形而附著於趾骨上。足底筋膜的作 用是維持腳弓,使足部承受體重的壓力時,仍然能夠維持腳弓的形狀,也使足部能夠維持彈性,在跑或跳時能夠吸收地面來的反作用力衝擊。換言之,平時走路時, 腳部會承受身體的重量,此時足底筋膜會被動地被拉長,因此,過度且重複的拉傷會造成足底筋膜炎。

賈維焯醫師指出,足底筋膜炎初期的症狀通常是跑步完或早上起床後的腳跟疼痛,導致腳跟無法承重身體的重量,通常最明顯的是早晨下床時,當第一腳放在 地板上,真是非常的疼痛;長時間站立也會增加痛苦的症狀,疼痛在活動後可能會覺得好一些,大多數患者到了傍晚疼痛加劇,按壓這部分足跟會有明顯壓痛,拉腳 趾底部朝著臉會造成足底筋膜疼痛的症狀。若不予以治療,會惡化至腳跟整天都痛或一有活動就痛。

足底筋膜炎的治療可分為非手術及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約有90%都會成功,如伸展運動、超音波、冰敷、腳弓支撐墊等保守的物理治療。此外,平時保養 也是非常重要,足底筋膜炎的日常保養首先是要去除引發疼痛或加重疼痛的原因,如:需久站的人得減少站立時間;體重過重的人必須減重;跑步者的運動訓練不應 增加太快,發炎嚴重時應停止跑步,盡量冰敷以減輕疼痛與發炎,可以在小腿後側的肌肉以及腳底的筋膜做一些輕度的拉筋運動,也可以在這些部位稍加按摩,以減 輕足底筋膜的張力;同時應選擇柔軟、寬鬆的鞋,避免高跟、太緊或太硬的鞋。

如果保守治療速度緩慢或恢復效果不佳,此時醫師才會考慮施行偶然性(不應施行二次以上)類固醇皮質激素注射。

 

轉載自奇摩新聞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指外翻如何治療與預防_中醫觀點》長期站姿不正確恐致腳拇指外翻 無法完全復元作者: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1年11月1日 下午11:59

長期站姿不正確,可能會導致腳拇指外翻。台灣中醫老年醫學會常務理事翁瑞文醫師表示,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腳拇指外翻的主要特徵是腳大拇趾偏向外側,治宜止痛、鬆筋、復位,臨床上可恢復七、八成,但要完全恢復正常恐怕不容易,目前還沒有碰到完全恢復正常的病例。

翁瑞文醫師指出,中醫認為,腳拇指外翻屬於筋骨的問題,門診中就有一位俟十二歲的李小姐前來求診,主訴腳拇指外翻,以致於疼痛到難以忍受的地步,經 過診斷後立即先以針灸療法進行止痛,可取公孫、太白等周圍的穴位,等患者疼痛緩解後,再以鬆筋手法,將腳拇指兩邊的筋鬆開,然後以復位手法進行復位。

公孫、太白兩個穴道部位都位在足部,公孫穴屬脾經,位在腳拇趾關節後一寸的地方;太白穴也屬脾經,為脾經的原穴,位於足內側邊緣,也就是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的地方。

翁瑞文醫師進一步指出,腳拇指外翻並不容易治療,最多只能把外翻的角度改善七、八成,並無法完全將外翻部位完全復位,所以民眾要特別注意避免腳拇指 外翻傷筋、骨架移位,鞋子的穿著很重要,醫師建議多穿靠腳拇指為直面、硬底的鞋子,平常多讓腳趾頭多泡泡熱水,對於恢復進度會有幫助。

 

 蜜拉貝兒手足保養館    崁甲問題護理

 預約專線04-2461970


轉載自奇摩新聞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淋巴排毒按摩可以抗病, 排除毒素, 減壓, 去除壞脂肪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美容業者推廣身體美容和淋巴排毒的生意, 然而這些業者本身並沒有生理學, 病理學, 免疫學, 營養醫學和其他相關身體與健康科學的基礎, 泰半都是打著美容口號, 做著無醫學效果的類醫學生意,

也就是說, 這些美容業者, 講的內容, 並沒有詳細的醫學佐證, 有時甚至沒有搞百分比的臨床成功率, 但是卻告訴客人一些似是而非的醫學術語, 來讓客人以為是有很多醫學的佐證.

 

由於按摩本身就可以幫助循環, 代謝, 所以自然就有些許減肥和排毒的效果, 加上按摩時減壓造成的ALPHA腦跛增強, 幫助淋巴系統運作, 而神經系統也會自動將能量傳道身體的各個遠端被按摩的部位, 所以也會讓全身的 立刻得到強化, 從而增強所有內臟的功能.

 

這時, 在內臟和四肢附近的淋巴結, 在簡單按摩手法的幫助下, 就可以進行各種再生淋巴細胞, 過濾和排除毒素等的功能, 因此, 大部分業者, 雖然不完全了解原理, 只要不是完全外行, 總會有些許效果. 不過, 你再問他們為甚麼, 他們就無法深入回答了.

所以, 許多醫學的從業人員並不同意他們的商業行為, 甚至嗤之以鼻, 其實也不必要, 畢竟, 現在的醫生也不完全了解病毒, 還不是聽從政府和藥廠的建議 (全世界許多藥商和政府控制著全世界數十兆美金的醫療費用, 保險制度, 所以經常有很大的利益掛勾), 用一些沒有好療效的抗病毒化學藥和抗生素(抗細菌, 但不抗病毒), 還有用沒經療效和副作用證實的疫苗, 也是50步笑百步, 但如果不用, 或用天然療法等, 可能還會觸法, 會被這些壞政府的壞制度懲罰, 也是無奈. 醫護人員要以開闊的胸襟, 和學習的態度, 保持低調面對, 或許還能開創美容醫學的新天地.

 

AMRCC精油醫學研究中心經過10年臨床研究發現, 淋巴排毒是有效的, 而且是對許多有自體免疫疾病,肥胖症和水腫患者的健康,有快速而且正面的好處, 正確的名稱應該是淋巴強化和淋巴排毒按摩. AMRCC的主要做法是:

 

1)     要用含ALAGLA好脂肪酸的植物油來做基礎油, 而不是適用嬰兒油或一般以Omega-9為主的按摩油. ALAGLA 可以補充脂溶省營養給細胞膜, 血球, 淋巴球, 身經管壁, 淋巴和血管壁等, 而且要用乳化劑與抗氧化劑和按摩油合用, 如此可以幫助脂肪酸乳化, 讓飛仔帶有離子性, 又被分散到離子簇的大小低於10,000A, 易於穿過皮膚的毛孔. 好脂肪酸同時可以用來幫助清除壞膽固醇, 幫助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 並增加管內的截面積.

 

2)     要使用0.5-6%抗發炎, 抗菌而又同時減壓的精油, 不同部位要用不同濃度和不同種類的精油. 這部分暫不詳述, 請參考精油醫學各章.

 

3)     要先做經脈, 穴道的按摩推拿, 以強化內臟穴位 (包括脊椎的神經外接點, 就是內經說的俞穴), 暖身, 解壓的手法為主

 

4)     要做內分泌的強化按摩 

5)     要做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的強化和排毒, 尤其是下腹3段直腸, 腎臟, 膀胱

6)     隨時補充水分

7)     按摩前要先做病史記錄, 並確定沒有嚴重不適.

8)     按摩前後, 要度量: 體重, 脂肪和水分比例, 身上12個尺寸

 

AMRCC發現, 2-3小時的排毒按摩之後, 患者一般可以有顯著的排毒如: 重量平均減0.5-4, 大腿減少1/4-1. 如果經過9-13星期的療程, 則身體的脂肪比例會減少2-8%, 水分會增加4-10%, 同時, 腿部的積水也會明顯降低.

 

最近在網站上, 大陸的少數醫學專家宣稱淋巴排毒按摩是沒有用的, 他們沒有任何科學理論根據, 肆意批評全世界從事免疫系統研究的專家們, 可能是台灣的部分業者, 用粗糙的手法, 在大陸賺了太多的錢而造成當地專家的抵制. 我希望台灣(甚至歐美等國外)的醫學與美容業者, 應該要多充實醫學的知識, 而大陸的醫學專家們, 也不宜用偏頗的態度來看正統的, 先進的排毒按摩, 應該多作研究, 少說不利健康與醫學事業的話, 大家不分彼此, 不計名利, 共同為人類的健康而努力.

 

HPRCC/AMRCC 林主任

轉貼出處~林主任 加拿大健康物理研究中心

http://tw.myblog.yahoo.com/cclin-aromamedicine/article?mid=793&next=697&l=f&fid=20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喉嚨腫痛、口乾舌燥、皮膚乾荒,哪些食物可以除秋燥?

揮別瓜果豐富的炎夏,什麼是你在秋天最想念的味道?在糖砂裡炒得鬆軟噴香的栗子,還是酸甜多汁的文旦柚?9月陣雨過後,義大利小鎮扥斯卡那樹林裡,顏色鮮豔的野菇搶著從潮濕泥土冒出頭來,奔相走告秋天訊息。鄰近日本,則以烤秋刀魚和金黃栗子飯,揭開秋日序幕。飲食不但清楚劃分了四時節氣,也滿足人的身心需求。隨季節遞嬗,人們不但可以盡情享受來自土地及自然的恩賜;另一方面,也藉由正確的飲食調理,讓身體適應四時變化。一般人認為只有冬天才需要特別進補,「其實四季都有配合節令的飲食補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教務長鄭振鴻解釋,每個季節都有各自的消耗、吸收與儲存,順應季節變化,將飲食調理好,才能保持健康長壽。

初秋起始,留意秋燥
台灣地處亞熱帶,直到農曆8月中秋節過後,才感覺得到微涼秋意,因此多半以中秋前後(國曆9月)做為夏轉秋的分界點。入秋以後,氣候乾燥,皮膚黏膜水分加速蒸發,身體容易出現燥熱情形:如皮膚乾燥、咳嗽、喉嚨發炎、腫痛、口乾舌燥等,在中醫稱之為「秋燥」。

面對秋燥,如何吃出健康?
秋天飲食宜柔潤溫養,秋天的飲食重點在柔潤溫養,儘量選擇水分多且容易消化吸收的食材,如百合、白木耳、梨、葡萄、豆漿等,來滋潤乾枯的五臟六腑,避免油炸辛辣的上火食物。而秋天盛產的蔬果不但新鮮,也正是秋季保養的最佳食品。「應景水果不妨多吃一些,」擅長食療的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教授蔡金川提到,不需昂貴的燕窩、人參來滋補,當令時節的梨子、柚子、柑橘等,就具有不錯的滋潤效果。此外,入秋之後天氣轉涼,也是腸胃疾病好發的季節,因此在飲食中要注意調養腸胃,建議以溫食為主,少吃如西瓜或生菜沙拉等寒涼食物等,以免腸胃不適。

■食物宜滋潤 
中醫將核桃、胡麻、蜂蜜等歸類為滋陰潤燥食物,可以平緩秋燥,讓身體得到適度滋潤。盛產於杭州西湖的水生植物蓴菜,翠綠鮮嫩,富含黏液及膠質,也具滋潤效果。在台灣,有時秋天可在市場上買到新鮮蓴菜,若買不到可用罐頭蓴菜,只要洗淨直接加入料汁便可食用。台北微風廣場、Sogo百貨、遠企等日式超市有販售。

■少辛辣多酸甘 口味偏酸甘的水果能刺激唾液分泌助消化,如蘋果、葡萄、柚子、柑橘、檸檬等,具生津解渴功效,適合秋天食用。此外,要避免辛辣物,如蔥、薑、蒜、胡椒、辣椒,或是洋芋片、鹽酥雞等油炸及燒烤物,以免讓燥證加劇。在烹調方面,宜以清蒸、煮、燉為主,減輕身體燥熱。另外,橙黃色的柿子也有健脾補胃、潤肺生津功效。但腸蠕動不好、老人及小孩要節制食用,因為研究發現,過量食用會造成胃結石。貼心提醒 :消化性潰瘍、畏寒或小便多的人,酸澀水果適量就好。

■養肺食物可多吃 肺系統喜潤惡燥,容易被秋燥所傷,尤其經常說話演講的人、呼吸系統較差的老人與過敏孩童等,在秋天更應注意肺系統保養。白木耳、梨、山藥、百合、藕等,是中醫認為可以滋潤呼吸道的養肺食物,平日可以當做點心或茶飲。中國醫藥大學教授蔡金川經常到處演講、上課,「講話很傷元氣,」他保持體力的獨門潤肺方就是:取等份量的枸杞、黃耆、大棗、菊花、麥門冬,再加入約十分之一的山茱萸或五味子(例如,枸杞等各兩錢,則加山茱萸兩分)泡水飲用,有助補肺、益氣,黃耆、大棗可提升免疫力。貼心提醒:如果你是虛寒濕體質(大便軟稀不成型、臉色蒼白、手腳冰冷、較愛喝熱開水,一吃冷就腹瀉),滋陰型食物如百合、白木耳、梨等不宜多吃。

■清早喝粥 初秋時節餘夏濕熱未散,容易造成腸胃功能障礙。熱粥護胃補氣,水分豐富,很適合肺燥的老年人當成一日起始的早餐。宋代食療專著《養老奉親書》大力提倡粥品的好處,尤其甘蔗粥清熱生津,對於便秘、肺燥咳嗽、心煩口渴有幫助。中醫師鄭振鴻經常建議門診患者在秋天試試潤肺退火的梨子小米粥:水梨洗淨連皮切碎用小米煮粥,效果也不錯。

■喝茶解鬱,保持好心情 入秋之後草木凋零枯萎,很容易讓人觸景傷情。玫瑰花茶、菊花茶具解鬱效果,可以輪流沖泡當茶飲,除了穩定情緒,也可補充水分。如果你在秋天常覺得心煩氣燥,不妨試試甘蔗汁,不但生津解渴、平緩焦躁之氣,還可以清熱解毒,兼具美容效果。

蜜拉貝兒手足保養館   秋冬寵愛手足

預約專線/04-24619701


文章來源: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健康「從腳開始」!立即檢視5個腳症狀

健康世界寫於 2010年12月8日 2:58

生病不必摸額頭,腳會告訴你!腳麻可能跟糖尿病、深部靜脈塞住、椎間盤凸出有關;腳抽筋可能缺鈣

或磷、身體脫水、靜脈曲張…。你的身體狀況如何,腳會「說」給你聽。

2010/01 康健雜誌 134期

 

老化先從腳開始,我們每天「站在」腳上面走路、工作、活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卻鮮少理會

或觀察腳發出的警訊。

 

不論中醫或西醫都同意,身體是個整體,力量的傳導絕不是只有局部,一個地方有問題,長期下來將會

影響其他部位。一旦離我們最遠的腳趾頭功能出了問題,因為施力點被迫改變,也會從腳、足踝、小

腿、大腿牽動到腰部,甚至脊椎,久而久之,骨骼結構發生改變,肌肉與筋骨也跟著出問題。

 

如果你的腳經常出現各種症狀,當心,健康正在拉警報。

 

一、腳冰冷 

症狀:手腳常冰冷,尤其晚上,甚至冷到睡不著。

 

醫生怎麼說:

彰化秀傳醫院足踝外科主任朱家宏說,腳冰冷除了血液循環不好、走路或運動量太少之外,也很可能跟

其他疾病有關,如糖尿病、動脈栓塞或雷諾氏症(自體免疫疾病「硬皮症」)的早期徵兆,如果經常手

腳蒼白冰冷,趾甲從慘白變成藍色、紫紅色,要特別留意。

 

除了血液循環較差,也可能與自主神經的作用有關。

 

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陳祺賢解釋,神經系統除了運動神經、感覺神經,還有負責血管收縮擴張、感

覺冷熱、會不會起雞皮疙瘩或流汗的自主神經,如果末梢神經特別容易收縮,即使溫度相同,易收縮的

人手腳會特別冰冷,「女性特別容易這樣,真正的原因未明,我們猜測很可能是某些女性的自主神經比

較 容易活化起來。」傳統醫學則認為脾胃偏涼的人容易手腳冰冷,好發於活動度低(經常坐著)、吃素(葷食偏熱,長期不吃葷容易讓脾胃偏寒)或氣血虛弱者,這樣 的人即使喝杯熱茶可暫時溫暖手腳但沒多久又涼掉了,因為是靠外來東西暫時改變血液循環,自己本身氣血循環仍差,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針傷科主任陳萍和

指出,根本之道是提高活動度、吃活血的藥或攝取可溫補脾胃的食物。

 

你可以這麼做

 

  ◎1.用40℃熱水,泡腳20分鐘

可以泡腳改善,但不要泡太熱以免燙傷,陳祺賢建議水溫不超過40℃。也不能泡太久,研究顯示20分鐘

最適宜,因為我們是恆溫動物,改變體溫太久,身體會設法把溫度改回來,所以如果泡太久讓腳很熱,

身體會設法製造能量把腳部的熱帶走,「反而消耗更多熱量,心臟會受不了。」

 

◎2.酒釀龍眼食補

至於如何溫補脾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吃酒釀,酒釀可加龍眼,可同時溫補脾與心。陳萍和有個患者

去南京唸書,不習慣當地氣候,冬天時全校只有她長凍瘡,吃了酒釀龍眼,隔年冬天,手腳就不再受凍

瘡所苦了。

 

◎3.多運動

更積極的做法,就是運動,讓氣血活絡旺盛,「少林寺的僧人吃素,但因為整天練拳,活動量大,不會

一臉菜色或手腳冰冷,」陳萍和說。

 

二、腳抽筋

 

症狀:任何年齡都可能腳抽筋,尤其中老年人最常半夜腳抽筋,腳板痛,很可能缺乏鈣和磷、身體脫

水、肌肉拉傷或白天坐站太久、姿勢不良,靜脈曲張,少數則跟糖尿病、巴金森氏症、貧血、低血糖、

內分泌異常有關。

 

醫生怎麼說

朱家宏觀察,多數人最常發生小腿抽筋,腳部的抽筋則以腳趾抽筋較多,腳板抽筋較少見。

 

 睡覺時抽筋,痛在腳板,可能白天走路、站立的動作不適當;小腿抽筋可能因為溫度偏低或缺乏營養

素(鈣離子不平衡)或白天過度疲勞導致,當然也跟穿不適當的鞋子,腳趾頭受壓迫、拉傷有關。

 

 當腳受到外力影響,身體感受到有危險,就會透過收縮來保護自己,「收縮過頭,就會抽筋,」萬芳

醫院物理治療組組長王乾勇解釋,包括冷,也是一種刺激。

 

 此外,半夜腳抽筋也可能是靜脈曲張所引起。白天過度疲勞、坐或站立太久,下肢的靜脈血無法順利

流回心臟,「靜脈血內有很多代謝產物,這些酸性物質讓靜脈血管內血氧度降低,變成血液循環不

良,」台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賴曉亭強調,殘留過多酸性物質的靜脈血在腳部,會刺激神經,

肌肉容易緊繃造成抽筋。

 

你可以這麼做

 

◎1.抽筋時別硬扳

抽筋時不要硬扳,這樣會更刺激,讓收縮更厲害,物理治療師王乾勇建議要先讓身體放鬆,將腿稍微伸

直,足部略往膝蓋彎,再將腳的大拇趾往膝蓋方向輕輕扳動,讓小腿肚有被拉直的感覺。如果發作頻繁

或症狀嚴重,需就診找病因。

 

◎2.睡覺時腳稍微墊高

為了協助下肢靜脈血順利流回心臟,減少因靜脈曲張引起的抽筋,賴曉亭建議睡覺時可把腳稍微墊高,

「只要高過心臟即可。」白天工作需久坐或站的人,可穿彈性襪,除了預防也能避免小腿靜脈曲張惡

化。

 

◎3.補充維生素B群、運動飲料、牛奶、小魚乾。

平時可補充維生素B群,運動飲料或牛奶、小魚乾。如果還抽筋,「有些人長骨刺壓迫到神經也會出現類

似現象,」陳萍和主任建議這時應去看X光確認病因。

 

◎4.四物湯、八珍湯補肝血

如果檢查結果正常,晚上仍抽筋,「中醫認為是肝血不足,」陳萍和解釋,血虛不足以濡筋,肝主筋,

肝血不足無法滋養筋就會想抽,不論男女都可吃四物湯、八珍湯來補肝血。

◎5.保暖

有時是因溫度低造成的抽筋,冬天晚上容易抽,即使夏天晚上吹電風扇也會,這時要採取保溫措施,熱

水泡腳,睡前按摩腳,穿襪子睡覺,促進血液循環。

 

更多相關資訊

研究足部按摩26年的中華足部反射區健康法協會前理事長陳明仁觀察,經常半夜抽筋、閃到腰或落枕的

人往往肝臟功能低下、循環和代謝出問題、鈣與磷不平衡,肌肉容易傷害。

 

 平常可用手在小腿肚由腳踝往心臟方向輕擦,可促進血液循環,減少抽筋發生。一旦抽筋了,不可以

給強刺激避免肌腱拉傷,而應放鬆,小腿抽筋時,可以在抽筋處的上下位置輕輕用手揉捏,讓血液對

流,促使肌肉伸展開來。

 

三、腳麻

 

症狀:翹二郎腿太久、蹲廁所太久腳會麻,起來活動一下麻木感就會消退,這是「壓迫性神經炎」,但

也可能是腰椎長骨刺壓迫到坐骨神經導致腳麻。

 

醫生怎麼說

腳麻,經常發生,背後可能隱含複雜病症,千萬不能用「血路不通」來看待腳麻,足踝專家朱家宏在《健

康人生,從腳開始—眼鏡小醫的足踝外科診療室》書中強調,腳麻大致可分成血管(包括糖尿病、動脈

硬化、靜脈塞住)與神經(中樞神經與周邊神經障礙)兩方面的問題,麻的感覺也不同。

 

不同地方的麻,代表不同的疾病:

 

◎如果腳愈外圍(腳趾頭、腳盤)麻痛感愈嚴重,同時有刺痛燒灼感,可能與糖尿病有關。

 

◎如果腳的脹痛感多於麻木感,很可能是深部靜脈塞住。

 

◎如果是帶狀性的麻,從腰、大腿、小腿到腳 都麻,又合併背痛,可能是椎間盤突出,屬於中樞神經障礙的麻。

 

「麻,不能太久,否則不只神經組織,肌肉、血管等其他組織也會遭殃,」物理治療師王乾勇提醒。他

有個病人晚上醉倒在車上,手臂被頭壓了一整晚,隔天早晨,手腫了三倍大,因為缺血過久,久了會壞

死,很難回復。

 

你可以這麼做

經常腳麻要找出根源,是鞋子太硬太緊還是站太久;哪種姿勢最常發生腳麻,是彎腰還是後仰。症狀持

續且嚴重時,儘速就醫。

 

更多相關資訊

如果長年腳麻,沒有糖尿病史,做過化療後才發生腳麻,雙和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葉姿辰在《康健》網

站上提醒,因為某些化療藥物具神經毒性,副作用可能是神經病變如腳麻,通常會以雙腳麻來表現,建

議掛神經內科或復健科;如果是單腳麻,要留意是否腰痠背痛,有可能是腰脊椎退化問題所引發,可掛

骨科。

 

四、無法舉起腳尖

 

症狀:爬樓梯或跨門檻時無法舉起腳尖,易跌跤,或經常交叉腿坐(翹二郎腿)過久,引起局部急性腓

神經壓迫症,導致小腿外側麻痛,腳掌舉不起來,腳尖無法朝上,這是「垂足症」(又稱叉腿型麻

痺)。症狀輕微的人,走路時經常前足著地或足部拍擊地面卻不自知,很容易絆倒。

 

醫生怎麼說

只要是中樞神經、周邊神經或肌肉組織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病變,都可能造成垂足。

 

垂足常見於中風或周邊神經損傷患者,原因很多,像是神經性(例如膝蓋外傷、下背痛、坐骨神經病

變、脊髓損傷或運動神經元疾病)、肌肉性(如直接肌肉或肌腱傷害)與生理性(如前脛肌誘發時間異

常)的病變。除了開刀治療,為了維持肌肉的彈性,還需依靠輔具,讓腳不要垂下來,萬芳醫院物理治

療師王乾勇說。

 

你可以這麼做

為了預防局部急性的垂足症狀,避免翹二郎腿太久。如果確認診斷是垂足,通常要吃類固醇藥物、神經

保護劑、肌肉鬆弛劑和維生素B群,促進神經肌肉組織功能恢復,消除麻木感;再搭配電療貼片刺激神

經,並接受踝部背曲肌肉群的肌力訓練。

 

更多相關資訊

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陳祺賢補充,如果是無法踮腳跟,可能跟神經、肌肉或肌腱有關,有些人是因

為受過傷;此外,如果坐骨神經痛太嚴重,會無法單腳踮起腳跟,應到醫院檢查。陳祺賢臨床上觀察

到,有時病人主訴沒有力氣踮腳跟,檢查後發現是肌腱發炎,但病人卻不覺得痛,反而以無力來表現。

 

五、走路時腳會痛

 

症狀:走路時腳會痛,有些人痛在腳跟,有些則是腳底痛,有時候早晨起床或休息後一開始走最痛,甚

至走一步痛一步。

 

醫生怎麼說

彰化秀傳醫院足踝外科主任朱家宏強調,腳跟痛和腳底痛不同,如果痛在腳跟,最常見的是足底筋膜

炎。腳後跟有塊厚厚的脂肪墊,隨著年紀漸長或受力過久或體重過重,脂肪墊萎縮,走路時脂肪墊被擠

壓到兩側,相對中間會變薄,腳跟著地時就會痛,愈走愈痛。

 

如果剛起床時腳踩地,一陣刺痛,走一走就好,這是因為「腰髖骨不在適當的位置,」北醫針傷科主任

陳萍和指出,早上剛起床的瞬間,髖骨仍維持歪斜的角度,稍微走動一下、又不痛了,這是因為「髖骨

鬆開了,髖骨與腰椎的距離也跟著改變,」有些人坐長途車,起來的瞬間很痛,動動身體走走路又好

了,這也是髖骨的問題,陳萍和說,如果只是腳的局部問題,應該是愈走愈痛才對。

 

走路腳會痛還有其他原因,像是長雞眼(局部長期受到擠壓、摩擦,導致表皮增厚形成的厚繭)、疣

(乳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疼痛)或蹠痛(腳掌痛),當腳掌、腳趾姿勢不良或設計不良的鞋子使腳掌或腳

趾承受的壓力不平均,造成足部某些地方壓力過大或蹠趾關節脫位,長期壓迫之下就會造成足部某部位

的角質增生,最後形成硬底,朱家宏在《健康人生,從腳開始》書中詳述。

 

 有些老年人關節退化,「走久下肢各關節或小腿及腳底會痛,」陳祺賢認為,走路腳會痛與老化、過

度使用或解剖構造異常及腰部神經受壓迫有關聯。尤其更年期女性,容易腳底痛(類似足底筋膜炎)或

全身各處痠痛,陳祺賢的臨床經驗顯示,女性停經後稍微扭傷或膝蓋退化,比較容易覺得痛,但停經後

有補充女性荷爾蒙又比較不痛,但因為醫界對女性荷爾蒙仍有些疑慮,是否需要補充,仍需醫師評估。

 

你可以這麼做:

◎1.常常張開、轉動腳趾

多做強化足底肌肉柔軟度與強度的運動,多伸展、轉動腳指,選對鞋,如果鞋子太硬,摩擦也會痛,如

果不適合腳型,久了腳會變形、易痠痛。

◎2.找出自己的腳型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扁平足或有高足弓,經常買錯鞋。或足部已經變形了,例如有拇趾外翻還常常穿高

跟鞋會加速外翻的角度,角度愈變愈大,增加摩擦,發炎紅腫,久了長雞眼,更嚴重則會擠壓到旁邊的

腳趾。

 

「有拇趾外翻的人經常會腰痠背痛或膝蓋痛,」陳萍和說,通常足弓塌陷的人容易有拇趾外翻,因為腳

長期受力不均衡,身體為了走路會代償性地改變骨頭結構,腰骨或膝蓋慢慢歪斜,從髖骨、膝蓋髕骨、

膝蓋內側到小腿、腳踝,一連串的影響,「結構就會出問題。」

 

很多人以為扁平足就是腳平平的,錯!扁平足又分固定式(腳抬起來、放下去沒有足弓)與柔軟性的扁

平足(腳不受壓力時有足弓,踩在地上時就變成平的,沒有足弓)。

 

陳祺賢提供簡單自我檢測的方法,腳沾水,踩在白紙上,觀察水痕。正常的水痕在腳趾與腳跟正中間的

腳掌寬度應為該處腳掌真實寬度約三分之一,如果超過三分之二以上,表示足弓太低了,整個腳掌都顯

現出來,則是扁平足;如果水痕面積小於三分之一表示足弓太高,則是高弓足;不論扁平足或高足弓的

人因為長期施力不當,容易得足底筋膜炎。

 

另外,觀察舊鞋磨損程度可得知自己最常施力的位置,正常鞋跟的磨損是從外側偏後,鞋底前部應是均

勻磨損;如果鞋跟磨損嚴重偏某一側,或鞋底前面大拇趾的位置很完整,第二趾的位置卻磨損嚴重,或

新鞋買沒多久就嚴重變形,都可能跟走路習慣或腳變形有關。

 

(*更多關於「腳」的深入報導,請看康健雜誌134期。)

本文轉自網路文章

真健康「從腳開始」!立即檢視5個腳症狀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氣周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症狀:指甲變色變厚

有一天你突然發現,原本透亮的指甲逐漸失去光澤,變白、變黃,甚至變得灰黑,逐漸增厚變形,表面愈來愈粗糙,掉屑、易碎,像被油煎過一樣難看,小心,你可能得了「灰指甲」。

成因:皮癬菌、黴菌感染

俗稱「臭甲」的灰指甲,正式病名為「甲癬」,就是手指甲或腳趾甲,被皮癬菌感染;如果是念珠菌或黴菌侵犯指甲,則稱為甲癬菌症,這些細菌靠指甲的營養生存。

灰指甲除了不美觀,嚴重時甚至指甲會脫落;而增厚變形的指甲,也會壓迫甲床,產生疼痛,導致指甲附近長出肉芽組織。

治療:復發率高 塗藥勿中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美容中心主任王國憲說,灰指甲常發生在腳部,且常伴隨香港腳而來,有人腳趾有灰指甲,心想:「反正穿鞋也看不見」,直到擴散到手指甲也有,一伸手別人就看見,才會積極治療。

灰指甲的治療,仍以服藥和塗藥為主,但由於指甲會被細菌侵襲變厚,塗藥不易穿透殺菌,有些患者必須拔掉指甲再用藥物治療。

不過,有時即使拔掉指甲,甲床或指甲周圍皮膚仍殘留這些細菌,所以復發率仍有2至3成,王國憲表示,服藥至少要吃3個月,塗藥得塗1到2年。

據統計,國人平均每百人中有10至15人患香港腳,但約65%的患者一年復發超過4次;原因就是未能完成完整的用藥療程。

醫師建議香港腳用藥,至少一天2次,等待至少半小時、讓藥物吸收。感覺到香港腳完全好之後,必須再多擦1到2周,持續擦藥到根治。

 預防灰指甲

 1.勿共用指甲剪。

2.買鞋試鞋最好穿自己的襪子,少穿不透氣的鞋子。

3.在三溫暖或健身房勿赤腳。

4.平常洗完澡,要將腳趾縫擦乾。

5.避免夾到或撞傷指甲,以免給細菌入侵機會。

6.有香港腳或香港手等感染,要趕快治療,才不會傳染至其他指甲。

灰指甲0330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王柏楊/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稱,腳趾甲可以成為診斷肺癌的先兆。

 該小組由研究腳趾甲中尼古丁的含量中發現,高尼古丁含量的人比低含量的人得肺癌的風險要高3倍之多。而令人更震驚的是,接受試驗的對象裏,有些人腳趾甲中尼古丁之含量雖高,但卻從未有抽菸的歷史,故許多相關專家宣稱這證明了吸二手煙對人體的巨大危害性。

 而人類的腳趾甲每年只會增長約1公分左右,此一增長速度比手指甲要慢得多,因此從腳趾甲中更能明確地判斷出其是否受過尼古丁的侵害。

 該研究小組曾花費了12年的時間來跟蹤並記錄下850人的健康狀況,其發現腳趾甲中的尼古丁含量過高也會增加心臟病的發病率。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每年在全球估計有超過120萬以上之新發肺癌病例,而死亡者約達110萬人,亦即平均每隔30秒就有人死於肺癌,而90%的肺癌便是由吸煙引起的。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溼熱的環境氣候,往往是黴菌滋長的溫床,易誘發灰指甲問題。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灰指甲是因為指甲表面感染黴菌,也稱為甲癬,也經常跟手癬或足癬一同發生。患者常見指甲變厚,呈現黃咖啡色或粉末狀。經常穿鞋不通風,腳常處在潮濕悶熱環境,都容易使得指甲受到黴菌感染。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灰指甲的黴菌感染,屬於紅毛癬菌的菌種感染,當腳長期受到黴菌感染,會造成指甲變粗、變厚,呈現黃咖啡色或粉末狀,以及指甲變形的 狀況。通常患處會逐漸蔓延,可能從一個腳趾到兩趾,以及因為碰觸延伸影響到手,就可能跟手癬、足癬一同發生。常見族群包括長期穿鞋悶熱、不通風者,如漁 夫、農夫,老年人腳的衛生未注意,還有糖尿病患免疫力差,黴菌易感染、肢體末梢循環較差者。

醫師指出,一般而言,灰指甲病原,除了常見的皮癬菌外,還有念珠菌感染,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也提醒,糖尿患者因為免疫力較差,感染機率比一般人要高。若長時間忽視此症,可能合併細菌感染,引起蜂窩組織炎,甚至可能要截肢,因此這類族群要特別注意防範。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