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手足保養新知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足部是人體僅次於心臟最辛苦,也是全身距離心臟最遠的部位,它承受著全身的重量。現代人工作時間長,久站或久坐又缺乏運動,多數有足部循環不良的問題。
腫脹、疼痛、冰冷、肌膚乾燥、硬繭、香港腳、水泡等,都是足部常見的各種問題,而形成這些問題的原因皆起因於生活習慣。例如穿到不合腳的鞋子或是穿高跟鞋造成腳部負擔、不合身且很緊的內衣、運動不足、或是抽煙所造成的血液循環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足部產生困擾,另外像是生活壓力、不規律的生活作習、還有自律神經失調等因素也會造成足部冰冷或是腫脹等問題。
在辛勤的工作後,足部也需要像全身肌膚一樣得到適度的放鬆與休息。每日短時間的足部舒緩運動,溫水足浴,利用溫和易吸收的護足乳霜按摩足部,促進足部細胞的血液循環、釋放壓力及刺激足底末稍神經,檢視雙足有無異狀。用心的對待您的雙足,它就能陪伴您健康一生。

浮腫、疼痛、疲累感---
通常人體的心臟會從動脈送出新鮮血液,並透過微血管將這些血液運送到全身各組織,以供給人體所需之營養及氧氣,然後將各組織所排出之老舊廢物利用靜脈或是淋巴管帶回心臟。,而造成浮腫、疼痛或疲累感的原因,就是在運送營養時,從血管中送出之液體無法回到靜脈或是淋巴管,導致廢物堆積所引起的不適。

建議:
1.可坐在椅子上做腳尖環繞體操。
2.洗澡時可利用蓮蓬頭用溫水來替腿部按摩,蓮蓬頭的水壓以不致讓身體感到不適為原則。
3.養成沐浴後按摩的習慣。可使用含杜松、薰衣草、葡萄柚等精油成分之保養霜或調配精油按摩,按摩時機最好是洗完澡後,身體微溫且肌膚乾淨的時候。
4.多鍛鍊腿部肌肉以促進淋巴液的流動。
5.多攝取維他命B群、維他命C、以及維他命E。維他命B群有促進營養及礦物質吸收的功效,、維他命C可消除疲勞並維持血管機能正常,維他命E能有效減緩老化的速度,並提升血液流動力的萬能營養素。
6.若氣血瘀積導致血液阻塞,阻塞處就會感到灼熱感,可噴些清涼噴霧,使肌膚感到冰涼減輕燒熱感。含薰衣草及薄荷精油成分的噴霧,除了可隨時清涼一下,還能聞到清新的香味。
7.若因久站或走太久長會感覺腿部相當疲累,甚至會感到腿部腫脹不適,可在睡前平躺在床上或地上,將雙腿朝上抬腿並不時抖腿,利用重力使堆積在腿部的血液能輕鬆地回流,而抖腿動作能適度刺激僵硬的腿部肌肉,以減輕疲累的感覺。就寢時利用枕頭或抱枕等將腿部墊高,也能使隔天早上起床時感覺腿部舒服許多。

冰冷---
造成此問題之原因是因為緊繃的內衣或是穿著不舒服的鞋子等,造成血液循環不佳後所導致的結果,或是因為壓力及疲累等原因使得自律神經失調而造成問題。想改善身體冰冷的問題,應試著變更生活習慣,並消除壓力才能有效改善。

建議:
1.下班後可泡個溫熱水澡,使身體暖和。注意水溫要在38~ 40℃,千萬不要超過42℃,如此易造成心臟及肺臟的負擔。
2.經常按摩足部或做局部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3.迷迭香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能補充能量,使細胞恢復元氣。使用含有迷迭香精油成分的足浴產品,能讓雙腳的血液循環改善。
4.睡眠前使用含天竺葵、鼠尾草精油利用薰香法促進副交感神經運作(擴張血管促進血循)並使自律神經平衡。
5.若足部有被凍傷的感覺,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入天然浴鹽泡澡,天然浴鹽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可促進血液循環,泡澡時間約40分鐘,中間需休息數分鐘,但仍需讓身體保持溫暖。

易出汗、汗臭、香港腳---
由於腳底有汗腺集中,所以很容易出汗,而高溫多濕的環境,是細菌繁殖的溫床,腳底的臭味則來自於細菌繁殖。若放任腳氣不管,很容易就會演變成香港腳(足癬)。
香港腳是因為黴菌在腳底或趾縫的皮膚角質層上寄生而引起。香港腳有許多種不同的臨床表現。最常見的是趾間的脫皮與糜爛,另一種是足底弓部出現水泡,還有一種整個足底的角化和脫皮,這幾種表現都是皮膚癬菌所引起。

建議:
1.若覺得足部有濕濕黏黏的感覺,可使用讓足部清涼的噴霧,使腳部得以透氣通風,保持足部乾爽。
2.如果擔心腳臭,可在出門前利用含薰衣草或茶樹精油之噴霧,噴於雙足及鞋子內,可天天使用避免腳臭。
3.預防香港腳可使用具殺菌效果的精油來泡腳,保持足部的清潔,剛開始可能會覺得麻煩,其實每次只需10至15分鐘,且足浴後可以消除疲勞,腳部冰冷及浮腫之狀況也能改善。加入松針、檸檬及絲柏等精油成份,可抑制過多的汗腺分泌,泡腳後更舒暢。
4.游泳池、三溫暖或澡堂等地面潮濕的公共場所,是黴菌滋生的溫床,進出最好能穿著拖鞋,以免黴菌找上您。
平時若能做好預防措施,就能遠離汗臭味及香港腳。

乾燥、暗沉、粗糙、乾硬---
由於足部以骨頭居多,足底角質層肥厚,所以很難深層滋潤肌膚,更易受空氣乾燥之影響,肌膚乾燥機能隨之衰退,使得皮膚細胞再生循環系統受影響,造成足底皮膚乾燥、暗沉、粗糙進而變得乾硬、腳後跟角質層增厚。

建議:
1.每日足浴10至15分鐘,除了可促進足部血循外,亦可軟化粗糙的角質層及足繭。
2.可利用身體用去角質產品或磨腳棒來去除軟化的老舊角質及厚繭,使用後要塗上滋潤乳霜。
3.充份攝取足夠的維他命A、C及E,維他命A能保護肌膚黏膜及皮膚健康,維他命C是形成肌膚基礎曾不可或缺的營養素,維他命E則是預防肌膚老化的重要營養素。
4.洗完澡後在洗乾淨的腳部塗上乳霜,是保持腳部肌膚美麗的最基礎保養方法。

水泡---
足部皮膚表面與鞋子不斷接觸產生摩擦,使得真皮層與上皮層分開,並堆積體液而產生水泡。不僅是長時間行走或跑步易產生水泡,常發生水泡的原因就是穿著不合腳的鞋子,即使穿著時間不長,也可能長水泡。

建議:
1.平時預防水泡的方法,就是避免鞋子與足部皮膚過度摩擦,減少長時間走路或跑步,選擇合腳的鞋子穿著。
2.運動時可穿著較厚的襪子,減少足部皮膚與鞋子摩擦,也減少水泡產生的機會。
3.每日以滋潤乳霜保養足部肌膚,減少因乾燥粗糙的足部使摩擦更厲害,且可加強皮膚組織的再生與修復的能力。

運動足部保養---
運動後的足部,代謝廢棄物的循環排出依然是最重要的議題;燥熱感、壓力感的排除與防止水泡的產生,則是另一個重點。

建議:
1.運動前的熱身與運動後的緩和運動,是足部保養的第一要務(請詳見運動保養)。
2.運動後的足冰水浴或冰敷,是最立即而有效的舒緩方法。
3.為促進足部循環與代謝功能,並預防水泡的產生,在休息(午睡或晚上就寢)前可以選擇含有葉綠素成分並促進循環的足部乳霜擦拭雙腳,且稍加按摩,尤其是足底、足跟與踝關節部位。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指甲具有保護指尖免於受損害的功能,且有助於增加指尖觸覺與細小物體控制的能力。正常的指甲下皮層內佈滿微細血管,因血液供應充足而呈現嫩粉紅色。正常的指甲生長,良好的營養是必須的。有了水嫩的雙手,若指甲不健康,美麗可就大打折扣了哦!許多女性記得保養手部指甲,卻總會忽略腳部趾甲,像是腳趾甲形狀乾裂、易堆積污垢、趾甲長進肉裡等狀況,多半因為腳部被隱藏起來而被大家忽略了。

建議:
1.儘量減少直接以指甲接觸物體,或將指甲當成工具使用,以指腹代替指甲,減少指甲受傷的機會。
2.若指甲或周圍皮膚有裂開脫皮之情形,可以護甲霜塗抹指甲及周圍皮膚並加以按摩。
3.洗澡時需徹底清除指甲污垢,放任趾甲繼續堆積污垢,會導致腳臭。可利用專用清洗刷刷洗趾甲內側,輕輕去除趾甲內側的污垢。
4.使用指甲刀修剪指甲,易造成指甲彎曲、斷裂,故可利用,指甲銼刀來保養指甲。修剪完指甲後,記得擦上護甲液及護甲商保養甲床及指甲根部。
5.指甲出現凹凸不平的紋路、變薄、變脆,主要原因是營養不足,要改善這種狀況,應多注意自己三餐的飲食,多攝取蛋白質及鋅,蛋白質是指甲的基礎,而鋅則是體內製造蛋白質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6.長期擦指甲油,會使指甲變弱,所以擦指甲油前要先擦上美甲油按摩指甲及甲床,指甲油停留在指甲的時間不要超過5天。

建議
手與腳部清潔後,先務必使用指緣油(油膏)於指甲周圍與甲縫(指甲與甲床間)間,讓精油分子滲入殺菌與滋養,稍加按摩,保養指甲本身及指甲母細胞與甲皺,尤其乾冷的氣候更應預防指甲乾裂與甲皺角質化甚至發炎。擦指甲油前可先擦上指緣油(油膏)保護指甲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人因生活壓力或長時間工作(久站、久坐或姿勢不良) 、衣物過緊、缺乏運動等因素,下肢血液循環不良、淋巴液回流不順暢,致使腿部有浮腫、疲累,甚至有疼痛感,腿部肌膚粗糙、乾燥,不僅腿部活動強度受限、影響外觀(乾燥) ,長期更有可能造成靜脈曲張。

建議:
1.不要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久坐或久站) ,約1〜2小時做足部及腿部舒緩動作,保持站或坐的姿勢良好。
2.每日洗完澡後或睡前,使用腿部保養乳霜或乳液擦拭於雙腿,並由下往上按摩肌膚,可促進血液、淋巴液回流,放鬆緊張的腿部肌肉。
3.可於睡前抬腿15分鐘,避免時間過長,以免影響下肢的循環。浮腫或疼痛感較強時,睡前可在小腿處置放枕頭(約15度角) 休息,促進血液回流。
4.腿部肌膚若過度乾燥,出現白色魚鱗片之外觀,代表腿部肌膚細胞的再生功能受損,皮脂分泌不正常,致使老化角質無法自動剝落,造成角質殘存在皮膚表層。可塗抹油脂度高且吸收性高的乳霜按摩肌膚,如時間許可,早晚各擦拭一次,加速細胞功能之回復。
5.保持理想體重,體重過重會使下肢負擔增加,血循變差,長期易導致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
靜脈血管因為血管壁缺乏彈性或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而出現逆流,使得靜脈長期處於高壓力狀態,造成靜脈血管因此而擴張,此種狀況最易發生在下肢的靜脈血管。下肢靜脈曲張若有腫脹不適之情形,會使得走動受限制,影響生活品質,嚴重時還需接受手術治療。

建議:
1.若已有靜脈曲張之情形產生,可選擇壓力指數較高的彈性絲襪穿著,有助於減輕或預防曲張狀況惡化。每日下床前,將雙腿舉高,慢慢套入腿部,彈性絲襪的壓力能改善下肢靜脈曲張的情況,預防惡化。
2.避免站立不動、久站或久坐,儘量多走動,強化小腿的肌肉群,增加靜脈血液的回流,如果空間太小,最少也要多動動腿足,做做簡易按摩,以幫助循環。
3.睡前可將腳部稍微墊高,促進下肢的血液回流。
4.每日早晚使用腿部乳霜按摩小腿至大腿,以由下往上方式按摩雙腿肌肉,可達到放鬆腿部肌肉,促進腿部循環的效果。養成按摩的習慣,可改善靜脈曲張之情形。已經形成靜脈曲張的區域,按摩時需輕柔,防止已擴張的血管因加壓而破裂。
5.若有會引起腹內壓升高的疾病(如便秘等)則需治療,因為腹壓升高會影響下肢靜脈回流,更易加重下肢靜脈曲張的嚴重程度。
6.保持理想體重。體重過重會使下肢組織壓力增加,減弱肌肉的力量,靜脈血液回流受阻,靜脈曲張也會因此加重。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常情況下,身體會將吃進去的澱粉類食物分解及轉變成葡萄糖,做為身體的能源。而胰島素是由胰臟製造的一種荷爾蒙,它可以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內,提供熱能。糖尿病病人因為胰臟製造的胰島素不足或功能不良,無法使葡萄糖充分進入細胞利用,而留在血中使血糖濃度昇高,過高的血糖一部分會排入尿中,形成糖尿病。由於糖尿病的發生與體質有關,對絕大多數的病人來說,糖尿病一旦出現,很可能需終身治療,治療方法到目前為止,可說無特別捷徑,只有與醫師配合勿聽信偏方並身體力行,才能維持糖尿病控制穩定。
長期的血糖控制不良導致足部血管及感覺神經病變,對於溫度、疼痛感覺遲鈍,足部有傷口也不易察覺,常造成足部發生潰瘍、壞死,進而面臨截肢的命運。據統計,約有15%的糖尿病病人有足部潰瘍的合併症,其中因此需截肢者又佔下肢截肢者的50〜70%;而截肢手術後三到五年內有32〜61%的患者需面臨第二次截肢。由此可見,足部照顧對於糖尿病病人是多麼的重要。

糖尿病的症狀—
發病初期大都沒有症狀,除非做健康檢查,否則不易發現。病情隨時間加重,血糖逐漸升高,才有尿多、口渴、饑餓感、疲勞、視力模糊、體重減輕或傷口不易癒合等症狀出現。故有家族史者,應提早定期做健康檢查。

糖尿病的控制—
糖尿病的控制,有賴於運動、飲食、藥物(口服抗糖尿病藥或注射胰島素)三者間的互相配合,並與醫師、護理師、營養師討論如何配合。因為血糖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而變動,因此,建議以糖化血色素(HBA1C)控制在7% 以下為目標。

糖尿病病人足部護理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感覺、自主及運動神經病變的影響可引起糖尿病之足部併發症。足部血管較易硬化,感覺神經也會麻痺,如雙腳凍傷或燙傷時沒有感覺;或外傷、鞋子不適當致使足部紅腫時,也依然沒有感覺。

由於糖尿病病人的腳部末端血液循環不良,萬一皮膚受到割傷、燙傷、起泡或蚊蟲咬傷時,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發炎,嚴重時甚至需要截肢。

預防勝於治療,足部護理的四項重要原則為:清潔、檢視、保護及改變生活衛生習慣並戒菸。

平時應如何照顧足部—
1.每天用溫水和溫和清洗劑洗滌雙腳,短時間的足浴有助血液循環,清洗或足浴時需注意水溫(維持在36~ 37度之間)以防燙傷,足浴時間應少於10分鐘。要注意趾縫間的清潔,同時保持腳部乾爽,腳部皮膚太乾燥時,可用乳液或護足霜滋潤皮膚。
2.每日檢視您的腳部,看看是否有水泡、紅腫、厚繭、潰瘍、抓傷破皮、皮膚變色及感染等現象,趾縫間亦需詳細檢查;若患者視力不佳可請家人代為檢查。
3.趾甲不可修剪太短、邊緣應直線修剪,並輕輕將粗邊銼平,避免在趾甲邊緣挖肉或用刀片割硬繭、雞眼等,以防細菌感染。
4.避免用強烈藥水或酒精塗抹雞眼、硬繭或傷口。
5.冬天夜間較冷時,可以穿毛襪睡覺,切忌使用熱水袋、電暖爐或壁爐,以免燙傷。
6.每天換上清潔容易吸汗的棉質柔軟的襪子,不可以太緊或太鬆且不可破洞,並隨時保持乾淨清潔。穿著舒適的鞋子,鞋子應選擇頭寬、鞋墊柔軟、合腳低跟的。準備兩雙以上合適的鞋子,以交替換穿。
7.穿鞋前應詳細檢查鞋內有無異物。
8.避免足部受傷,室內或室外不宜赤腳行走,避免穿尖頭及高跟的鞋子,儘量不穿拖鞋、涼鞋,以防外傷。

有傷口時的處理¬—
1.保持傷口清潔。
2.注意傷口是否有發紅、化膿、潰爛、腫脹等感染現象。
3.若傷口癒合太慢、腫痛、發紅、變黑或化膿,長出雞眼、硬繭,指甲向內長等情形,應儘快找醫師檢查治療。
每日定時的足部檢查及清潔護理外,還需有良好的血糖控制、適度的運動(包含足部運動)、適量的飲食,並定時返診,若有任何不適儘快就醫。糖尿病人也能享受高品質的生活。 

每日護理重點
1. 每日檢查足部及趾間有無紅腫、破皮、水泡等現象。
2. 每日以做短時間的足浴 (注意水溫要保持在36~37℃ ),可 促進血液循環,若有傷口或不便足浴時則採取擦拭的方式清潔腿足部及傷口周圍,再將雙腿足及腳趾輕輕擦乾。
3. 取適量的較滋養的手足乳霜擦拭雙足與腳趾,並加以輕輕按摩。
4. 腿部及皮膚乾燥部分則使用較保濕滋養的身體乳霜輕擦按摩。
5. 防止黴菌感染。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人體皮膚的組織構造中,手部肌膚有厚厚的角質層以阻擋外界的傷害。但手部肌膚本身缺乏皮脂腺,無法分泌油脂提供保護,加上日常生活中雙手隨時隨地都會受到外界環境或自我生活習慣而受到傷害,又因一般人疏於保養,使得我們的雙手愈來愈乾燥、粗糙甚至長厚繭等,所以常聽說雙手是最容易衰老、最易洩露年齡的部位。

建議:
1.適度的清潔,避免過度頻繁的使用洗手乳液、肥皂及其他清潔用品。
2.洗完手後,擦乾後立即塗抹護手霜保護雙手。市售的護手霜一般分為三類:其中,常見的白色護手霜之成份以油脂和水為主,可做為平日保養; 一種是半透明狀的護手霜之成份以油脂為主,在手部仍有水份時使用,滋潤性較佳,但上述二類的效果都不持久,洗完手後即需補擦; 含有軟磷質或矽靈成份的護手霜,洗完手後使用時間較持久,保濕效果佳。
3.每一至二週使用去角質產品去除老廢角質,若手部長有厚繭,可將雙手置於溫水中約10〜15分鐘後,再用浮石輕輕加以去除。
4.避免讓手長時間接觸各類化學物質或清潔劑,做家事前請記得戴上手套以保護雙手。
5.手部的防曬也是重要的保養,可使用防曬護手霜或臉部防曬品保護雙手。在烈日下記得要二至三小時補擦一次。
6.不要忘了指甲的保養哦。

產品使用建議
手部清潔過後,擦拭略乾,再塗抹含有保濕成份的滋養霜或營養油膏,能鎖住水份的流失。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嵌甲又稱「甲溝炎」,俗稱「凍甲」,意指腳趾甲嵌進肉中,造成疼痛、感染的情形,病因通常可下分為五種情形:
1.因為工作關係,長時間必須穿著包覆過緊的鞋子;
2.不當的趾甲修剪;
3.先天性的甲面過寬;
4.捲甲;
5.因扁平足使大腳趾容易著地而感染引發。
 
「凍 甲」無論在醫界或一般認知,都只是一個小問題,正因為如此,所以它的醫療體系反而比較不完整,給了許多另類醫療見縫插針的機會,病患本身也很容易輕忽大 意,或者抱著「反正給醫生看,也不過爾爾」的無所謂心理,四處亂投醫,這其實是很糟糕的,因為「凍甲」若沒有正視並處理好,絕對會讓患者如芒刺在背,終生 困擾。

蜜拉貝兒手足保養館         崁甲問題護理
預約專線/04-24619701

轉載-眼鏡小醫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灰指甲俗稱為臭甲,手或腳的指甲在遭受黴菌的侵襲之後,黴菌會以指甲的角質素為養分生長繁殖,指甲因而逐漸增厚變脆,顏色也轉變為又黃又灰,所以被稱為灰指甲,通常在腳趾比較常見。
在台灣潮溼的天氣中,高達50%~70%的人長期受到香港腳的困擾及黴菌感染的威脅。 而「香港腳」患者中約有30%的人,其指甲因受黴菌感染而開始由指尖以及周圍變濁、 變白、變黃甚而變黑褐色,而且失去光澤。指甲下面漸漸變厚、易碎,指甲會變得脆弱而且容易斷, 指甲表面開始出現黃白斑點,嚴重者指甲會脫離基部甚至脫落。目前醫學界已證實,灰指甲的主要致病菌為Dermatophyets,即皮癬菌。


灰指甲的症狀


通常先從指甲的尖端開始變色,不一定都是變成灰黃色,也可能轉變成白色或棕色,甚至是黑色或墨綠色。指甲會越來越 厚,容易不均勻的斷裂或粉碎,表面可能變的粗糙失去光澤,然後會逐漸蔓延到整個指甲,導致指甲變形或是與甲床分離。灰指甲早期大多只在少數幾根指頭,但是 如果沒有適當治療,慢慢地會波及到其他指甲,甚至手腳所有的指甲都被黴菌侵襲。 不過,並非所有在指甲發生的異常變化都是由黴菌感染所造成,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使得讓指甲變形,例如指甲受傷、乾癬或是異位性皮膚炎等。

灰指甲發生原因
灰指甲的發生通常是由於長期感染香港腳,黴菌蔓延到腳趾甲而造成,也因此灰指甲在腳趾比在手指更常見。年老人、糖尿病患、免疫功能不全或週邊循環不良的病患,或是指甲有外傷、容易出汗、長時間穿著緊密鞋襪的人,都是較為容易罹患灰指甲的族群。

治療灰指甲的重要性
雖然灰指甲通常對患者不會造成太大的不適感,但受到感染的手指甲可能會失去部分正常功能(例如剝水果),在腳趾甲的症狀如果嚴重的話,指甲可能會彎曲變形 插入指頭旁邊的肌肉內,引發急性甲溝炎。此外,指甲內的黴菌還可能傳染到患者本身其他部位的皮膚,隨著甲屑的脫落,也會傳染給別人,特別是家人容易交互感 染。不雅觀的指甲對於不少患者而言,也是一大困擾。因此,為了患者自身與家人的健康,不可輕忽灰指甲治療的重要性。




蜜拉貝兒手足保養館     灰指甲護理
預約專線/04-24619701
本館服務男女貴賓


http://www.novartis.com.tw/skincare/fungal_infections2.htm#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會時,是否有人老是手握著拳頭,把指甲深藏不露?或是大家流行穿涼鞋的時候,有人還是不讓足下與腳趾頭出來透透氣?也許他正為了灰指甲而煩惱呢!灰指甲-是一種常見的指甲疾病,它不但難看難纏,而且需要耐心跟時間來治療。
什麼是灰指甲呢?
指甲是人體皮膚表皮的一部份,它分為甲床、甲板及甲基質,最重要的功能是保護指頭末端。對於一些細微的動作,如抓癢或撿拾小東西,也有它的功用。女性則多 了美容的功能。指甲也是觀察身體健康的一個窗口。有些疾病可從指甲的異狀早期發現。如果指甲被黴菌侵犯而引起感染,就是所謂的灰指甲。它的正確學名叫甲 癬。
灰指甲的典型外觀
指甲變色、變厚、變形以 及失去光澤。
指甲下面變厚成粉狀。
指甲變得脆弱而且容易斷,嚴重者指甲板會脫離基部。
它開始時會由指尖以及週圍變濁、變白、變黃甚而變黑褐色,而且失去光澤。指甲下面會漸漸變厚而成粉狀,指甲會變得脆弱而且容易斷,指甲表面開始出現黃白斑點,嚴重者指甲板會脫離基部或脫落。
哪些人比較容易得灰指甲?
根據統計,灰指甲大約有百分之2~4的罹患率,每個國家或有少許差異,但因台灣位於亞熱帶溫暖潮濕的氣候下,非常適合黴菌的生長,相信有灰指甲的病患應該不少。
年齡稍大及免疫能力降低的人,比較容易受黴菌感染。
就職業來說,常與水接觸的職業,如廚師、麵包師傅,洗滌業(如洗車、洗碗、大樓清潔人員),美髮業,甚至家庭主婦都比較有機會得到灰指甲。
另外身體其他部位有黴菌感染而未治療,也有可能由皮膚擴散到指甲而得灰指甲。例如很多灰指甲患者是由香港腳而來。
都是黴菌惹的禍?
黴菌它普遍存在我們周遭環境中,條件適合的時候,就會成為致病菌。它平均只有百分之一毫米大小,它喜歡溼熱的環境,致病與否,也跟個人的體質有關。

但並不是所有的黴菌都會感染指甲。黴菌的種類約69,000種,其中有400種是伺機性致病菌。但嚴格來說只有100種是經常感染人體的致病菌。

由於指甲是皮膚中最硬的組織,經常感染指甲的黴菌約十數種,但卻包括皮癬菌、酵母菌及霉三大類黴菌中的主要菌種。

灰指甲真的要治療嗎?

有很多人認為灰指甲只是外觀不雅,不治療根本沒什麼關係,事實卻不是這樣。灰指甲會影響 如握手、擁抱等社交活動,在需要脫鞋的場合,更讓人有不健康的感覺。甲屑的掉落會提高個人或家庭其他成員黴菌感染的機會。疼痛、手腳的活動性變差、以至引 起細菌感染的併發症也都有可能。最近一項研究更證實:灰指甲病人若不治療,本身或家庭成員因黴菌感染而就醫的機會相對的提高

灰指甲是可以治癒的,指甲再也不用羞於見人啦!
蜜拉貝兒手足保養館        灰指甲護理/針對灰甲症現象改善黴菌持續感染
預約專線/04-24619701


http://www.taiwanlaser.com/skin_disease/item_20.htm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一:雞眼
圖二:軟雞眼
圖三:硬雞眼
圖四:胼胝
圖五:疣
圖六:疣-點狀出血

雞眼
主要原因是手足皮膚摩擦後生成的厚繭,醫學名稱為足蹠疣,為局部長期受到擠壓、摩擦,導致表皮增厚而形成的厚繭。通常見於足部,是足部局限性圓錐狀角質增生性損害。以患處表皮增生變厚角化,形狀像雞的眼睛[1],行走時受擠壓而疼痛為主要表現。防治方法是經常清潔手足外皮,減除生成的繭。

由於穿過緊或窄的鞋子,或足骨畸形,使高出的腳趾長期摩擦或受壓,造成氣血運行不暢,肌膚失養而發病。

另外有硬雞眼與軟雞眼的分別。足底骨頭凸出的部位若經常受到壓迫與摩擦,皮膚容易變厚角化而形成雞眼。尤其在第五趾外緣處易形成硬雞眼。在足趾縫間的骨頭凸出處太常相互摩擦,也會形成軟雞眼,好發在第四五趾縫間。會有疼痛感,嚴重一點則會有灼熱感。


 

  • 好發部位:皮損好發於足跖,尤其是足前中部、小趾外側、兩趾間突出處、拇趾脛側緣及易受摩擦的部位。數目通常為一個。
  • 典型損害:為綠豆至蠶豆大小淡黃或深黃色、局限性圓型或橢圓型角質增生,呈圓錐狀、頂端呈楔狀嵌入真皮內,壓迫神經末梢,局部一旦受壓或受擠就會引起明顯的疼痛。外周有一圈透明的淡黃色環,呈雞眼狀。
  • 站立或行走時有局部壓迫痛。

如何保養足部、預防雞眼發生?
  造成雞眼的三大原因,

一是走路姿勢不良。

二是骨骼或腳型太大或不正常,而最重也最常見的肇因,是因為穿了雙不合腳的鞋子。

鞋子的選擇要點:
   1. 應買合腳的鞋子,太緊或太鬆都不好。千萬別因愛美或貪小便宜,買雙太緊的鞋子,雖然鞋子穿久會變大,但在這段撐大的過程中,很容易引起厚繭、雞眼、神經瘤、槌狀趾或抽指外翻等畸型,甚至引起趾節脫臼或脊椎受傷。
   2. 應買合腳的鞋子,太緊或太鬆都不好。太鬆的鞋子仍會造成腳與鞋子磨擦或撞擊機會變多。若買了雙輕鬆的鞋子,應加適當的鞋壂至合腳為止。鞋壂若磨擦(一般三個月左右)應更換。
   3. 下午或黃昏選購鞋子最適宜。因為體溫及重力所致,腳的大小在下午通常較大,所以此時買鞋最好。
   4. 試鞋一定要左右兩腳皆試。因為一般人皆有大小腳的問題。應以大的為準,另外應站起來走走看,站立著量尺碼。
   5. 檢查腳尖是否留有適當空隙。鞋頭屬寬而圓者,通常留10公厘左右(即一根指頭)空隙即可,但若是鞋頭較尖型,留的空隙要稍微多一點。
   6. 新鞋總是會磨腳,並可能會起水泡。鞋子材質應盡量柔軟,穿上鞋後,注意那些地方可能容易磨到,鞋口是否抵住踝骨,配合適合的腳壂或貼布,可以防止一些問題。
   7. 體重較重(尤其超過80公斤以上者)或是前足部分較寬,腳背較厚者,應挑選楦頭較寬的款式,以免腳趾受壓變形。
   8. 應選擇鞋底有緩衝壓力或吸震功能(如氣墊鞋、軟底橡膠鞋)的材質。
   9. 鞋子厚跟也應該使用穩定耐磨的材質,藉使控制足部不當翻轉,以防止外八姿勢。
   10. 最好不要天天穿同一雙鞋子,讓鞋子有充分休息,可以延長鞋子壽命。
   11. 已有槌頭指或拇指外翻者,應選用柔軟皮革製成鞋面的鞋子,且楦頭要寬,鞋尖及鞋側要有足夠空隙,以便讓腳趾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除了選用適合的鞋子,搭配適合的腳墊是有助於雞眼及厚繭的預防。由於每個人的腳型不同和穿的鞋子樣式各型各樣,會使得足部一些區域容易受到擠壓 或磨擦,進而產生雞眼或厚繭,除了矯正個人的腳型(骨骼),選擇適合自己腳型的鞋子之外,選用合適的腳墊,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給予您一些幫助。
  1. 使您的鞋子能夠順合您的腳型,且避免磨擦。
  2. 在壓力較大或受擠壓處,提供吸收壓力的功能。
  3. 支持腳部,以保持正常的腳型與姿勢。
  4. 減少受傷、起水泡,或生雞眼的症狀(如疼、痛),與進一步傷害。
  5. 給予一些變形趾/足的支持,減輕症狀及進一步惡化。

  腳墊的形式有很多種,又可依據不同功能及材質加以分類。
依功能不同,可分為下列幾種:
   1. 雞眼墊:在骨頭隆起處(如腳趾背側趾關節處、小指外側、足底前半部、蹠骨突出處及腳前兩側骨頭突出處…等),可以防止鞋子與腳的磨擦,防止雞眼或厚繭產生。另外在腳部已產生雞眼、厚繭、水泡或破皮處,墊上雞眼墊,可以減輕疼痛。
   2. 趾套:可以減輕腳趾的壓力及磨擦,也助於趾甲的保護,槌狀趾的固定,未截肢的趾頭之保護,減少相互重疊趾頭的壓力等。
   3. 大拇趾分隔墊及趾間分隔墊:減少趾頭之相互摩擦與擠壓,保持趾間的正常結構,防止雞眼與神經瘤產生。對必須穿尖頭鞋者有保護作用。
   4. 蹠骨保護墊: 減輕地面對前腳底的壓力及磨擦,穿高跟鞋必備。
   5. 防磨保護墊: 在容易摩擦處貼上以保護,尤其是腳背較隆起處。或者可纏成環狀以保護腳趾。穿新鞋時可用以預防水泡及厚皮發生。
   6. 趾跟支持墊:除趾跟下軟墊外,多附有多趾趾間分隔墊。可以用來支持腳趾,以免爪狀趾和槌形趾;保持趾頭以及趾間的正常結構減少趾頭之相互摩擦與擠壓,防止雞眼與神經瘤產生。對必須穿尖頭鞋者(尤其是高跟尖頭鞋的腳)有保護作用。
   7. 跟足墊:只墊在足跟。可以預防足跟處厚繭,對一般跟腱炎、後跟痛及足跟骨刺等病症具有輔助的療效。(專為減低腳跟壓力而設,適合任何人士)
   8. 全墊:是指從鞋尖至鞋跟長度的鞋墊。較好的全墊會附有蹠骨托及加強足跟墊,故有效分散蹠骨和足跟壓力,減低因壓力所引致的腳底水皰及雞眼等。(專為長期站立人仕而設,如醫護人員、紀律部隊、郵差、教師等)
   9. 3/4全墊:比全墊少了腳趾部分的墊子,並強跟腱部位的支持,其他大致大同小異。能有效治療跟腱痛以及因腳疾而導致的膝痛、腰背痛和脊柱病變等症狀。(專為較多運動人仕而設,如專業或業餘運動員)
  另外,鞋墊之材質最好同時兼具有吸汗、吸溼、透氣、彈性、耐壓縮、且有吸收震盪力之功能,布面要稍有止滑性,以減少不適當的滑脫與摩擦。 
  預防勝於治療,選擇適合的鞋子配合適當鞋墊,能夠有效預防雞眼發生,希望大家都能夠有雙美麗又舒適的雙足。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灰指甲
◎灰指(趾)甲醫學上亦稱甲癬
◎和足癬(香港腳)一樣是由黴菌感染指(趾)甲引起的一種常見疾病,多見於腳趾甲
◎灰指甲的症狀
黴菌會以指甲的角質為養分生長繁殖
灰指(趾)甲一般不痛,受感染指甲常變厚,甲面粗糙,失去光澤產生鱗屑,鬆脆易折斷,甚至會變成黃色、白色、棕色或黑色

灰指甲護理/Leuconychia treatment
針對感染灰指甲現象.若長期放置不理.嚴重時會造成指甲脫落.無法持續正常生長.此課程可抑制黴菌持續感染並獲得改善.
本館服務男女貴賓/預約專線04-24619701

mir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